(转自:抗衰老产业联盟)
2007年的美国西北大学校园里,同事们围在饶毅的办公室门口,看着他整理文件的身影百思不得其解。
这位刚满45岁的神经生物学终身教授,手握千万年薪和顶尖实验室资源,却执意要回到当时科研条件尚不完善的中国。
"你疯了吗?"同事反复追问。饶毅只是笑着摇头,将最后一份实验数据塞进行李箱。没人注意到他手指划过桌面上那张泛黄的全家福时,眼底泛起的波澜——那是父亲饶伟华在南昌创办全省首个ICU病房时拍下的照片。
这位江西南昌医学世家的子弟,血液里流淌着父辈悬壶济世的基因。1978年自学高中课程参加高考,在千军万马中闯进江西医学院;五年后以全国前十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生院;1985年登上飞往旧金山的班机时,他对着舷窗外的云海默念:"学成必归"。二十二年后兑现承诺时,美国西北大学开出的挽留条件足以让任何科学家心动:终身教职、独立实验室、千万美元科研经费。但饶毅记得更清楚的是,父亲当年在南昌郊区卫生院用竹篾搭建临时ICU时,病床上那个垂危农民工抓住他袖口的手。
回国后的第一课来得猝不及防。在北京大学就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欢迎宴上,他亲眼目睹几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围着科技部某处长赔笑敬酒。觥筹交错间,处长打着官腔说:"经费审批嘛,既要看学术价值,也要考虑实际困难。"这种场景让在美国实验室里待惯了的饶毅如坐针毡,他后来在博客写道:"科学家应该用实验数据说话,而不是用酒杯证明价值。"
这种耿直很快让他成为学术圈的"异类"。2010年,他与施一公在《科学》杂志发表联名文章,直指中国科研经费分配存在"重关系轻学术"的潜规则。文章犹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有人拍手称快,更多既得利益者暗生不满。次年院士评选,这位手握15篇《自然》《细胞》顶级论文的科学家,竟在首轮投票中出局。评选结果公布当天,饶毅在未名湖畔散步时接到学生电话:"老师,他们说您落选是因为......"话没说完就被他笑着打断:"意料之中,我五个月前就写好声明了。"
这份提前五个月准备的声明里藏着中国学术界的黑色幽默。有评委私下透露,饶毅"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总爱说些不合时宜的话"。更耐人寻味的是,落选院士后,美国《科学》杂志主动邀约专访,德国马普研究所发来合作邀请,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共建实验室。这些国际橄榄枝与国内冷遇形成鲜明对照,饶毅却全部婉拒,转而把精力投入北大麦戈文脑研究所的建设。他说:"我回来不是为当院士,是要让中国实验室里也能做出世界级成果。"
这种执拗在他指导学生时体现得尤为明显。2013年某个深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博士生小李盯着电镜屏幕上的异常数据抓耳挠腮,饶毅抓起白板笔唰唰画起示意图:"你看,果蝇的Slit蛋白导向机制可能存在第三种路径......"这种手把手教学生读文献、改论文的场景,与他在《自然》杂志怒怼审稿人的强势形象判若两人。学生私下称他"饶三点"——每天工作16小时,每周三次组会,每月三篇论文进度检查。
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让饶毅成为打假斗士。2018年某次学术会议上,他当场揭穿某"长江学者"的数据造假,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会后有同行劝他"做人留一线",他反问道:"如果今天放过这个造假者,明天就会有十个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被挤掉位置。"这种较真劲儿延续到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他顶着压力在社交媒体呼吁"全民核酸",后来该建议被写入国家防控方案。
最令人唏嘘的,是这位放弃美国籍的科学家,却因签证问题七年未能赴美探亲。2016年女儿在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他只能隔着视频看女儿戴上学士帽。有记者问及此事,他沉默片刻说:"每个选择都有代价,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这种代价在2023年转化为重大突破——他带领团队发现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新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开辟新路径。成果发布当天,《神经元》杂志主编亲自致电:"饶,这个发现改变了游戏规则。"
如今漫步在北大静园,常能看到饶毅骑着老式自行车穿梭于实验室和图书馆。车篮里总放着两本书:英文版《神经生物学原理》和线装《黄帝内经》。这种中西合璧的趣味,恰似他办公室那对"混搭"的书架——明代黄花梨书柜里塞满英文期刊,现代钢架书橱摆着《本草纲目》。有访客笑问这是行为艺术,他认真答道:"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就像这两架书,看似不搭,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知识体系。"
看着实验室里忙碌的年轻人,饶毅常说:"我这一代人是搭桥的,桥修好了,后来者才能跑得更快。"这话让人想起他父亲当年在南昌郊外搭建的竹篾ICU——简陋却坚实,摇晃却始终挺立。或许真正的科学家都像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在批判与建设间坚守本心。当有人问及当年院士落选是否遗憾,他指着窗外抽芽的银杏说:"你看那棵树,它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公园里最高的,只管向着阳光生长。"
文章来源:百度新闻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抗衰老专委会立足民族卫生健康领域,扎根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等行业产业,接受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的领导,重点就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开展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科普宣传、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按照协会的部署,专委会将抓好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自律与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好服务。
Disclaimer: The Internet is a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we advocat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opularize science, such as involving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pictur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only, please do not use i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