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文章写好一点,我说我写的是说明文或者议论文,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过多的华丽形容词只会让起初的论文失真,有人说你写的太少了,我说,内容在于言简意骇,不在于啰里七八嗦,过于冗长,让人厌烦。至少我自己是不喜欢看长篇大论的,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是不太喜欢看的,所以今天我只简单说一段。
一提到抄袭,全球闻名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骇人听闻。90%的中国老板和中国管理者通过抄袭在某一阶段里都获得了暴利。比如阿里巴巴是抄袭美国的EBAY和亚马逊,中国的教育课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金融,经济,财务,法律等所有的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有的在引进的过程中一字不漏,有的引进过来做了微整,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从前苏联引进过来的,中国的几乎大大小小的一切都是从四面八方引进过来之后进行升级和创新的。当然今天说这个不是主要的,因为基础理论全球通用,底层逻辑全球适用,就像中国的插头标,英标,美标、奥标,不管它是什么标,不管它是方的,圆的还是扁的,它的底层物理电流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探讨哪个国家好,没有意义。我觉得大家都一样,实际一样,为体现出不一样搞出那么多形状其实是自欺欺人。
而我今天要讲的抄袭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地位的改变。中国在2003年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那时候还是BP机,中国从智能手机到今天其实也才经历了二十来年。中国真正从穷人变成富人其实也才二十年。但在中国经济发展之前,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已经富裕很多年了。欧洲是从工业革命开始慢慢变富的,至于有些杠精硬要说是欧洲是通过殖民其他国家抢来的原始资本。虽然不完全反对,但也不完全赞同。今天这里不做探讨。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土耳奇等国家的产品开始陆陆续续进入中国,中国通过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开始模仿抄袭,把人家的产品买来拆了再装,装了再拆,就是为了研究人家的产品然后抄袭做出自己的产品。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这几十年的抄袭也没有让人失望。这不就带来了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腾飞,制造业满天飞,因为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所以大家撇开手脚放心大胆的互相抄袭,互相竟争,互相攻击,互相淘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不就有了这几十年井喷式的经济增长和爆发,中国的经济从起步期,快速越过发展期,直接跳到了成熟期。以至于今天的中国成为了一个产能过剩的中国,中国很多企业老板不是因为没货倒闭的,而是因为同质化产品过多卖不出去破产的。尽管中国领导人在十年前就布局了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制造带到了国外,可能由于中外文化差异,也可能是中国的同质化产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尽管外贸火了十几年,随时着机械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规模化生产大大增加了产量,导致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大量的产品缺少销路。在中国,以至于拼多多才会有以很低的价格打进市场,抢走了淘宝和京东的市场份额。在国外,中国的出口直接抑制了韩国的产品,日本的产品大量出口份额,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在满足于奢侈品的包装,从而也抵销欧洲一部分奢侈品销路。也抢走了土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抢走了美国和欧盟国家部分产品的市场份额,至于越南等小国在夹缝生存就不值一提了。
表面看上去中国的产品行走天下,销往全球,挤压了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很风光,很满足,很自豪。至少目前阶段是这样。中国是起来了,但是中国境内的厮杀却从未停止,这是在中国残酷的竟争环境下,无数个破产倒闭的企业老板,无数个倒下的“尸体”堆砌起来的空前经济繁荣。
当然中国在进步,其他中国也没闲着,也在努力的向前走,比如卡塔尔,比如马来西亚,比如越南,当然还有我们未知的正在默默努力的国家,被超越的韩国,日本,土国,部分市场被取代的欧盟,美国,英国,虽然经济也在衰退,但人家也没停下来。当然还有俄罗斯的出口等,每个国家都在努力,有的在继续发明,比如德国,美国,有的还在继续抄袭,比如中国,越南和其他小国,每个国家都想吞噬这个世界的市场份额。新能源车的发明,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但也挤掉了燃油车的部分市场份额。一部分在兴起,一部分在淘汰,发明的继续开辟新的市场份额,抄袭的除了抄袭别人,也在被抄袭,挤掉了别人的市场份额,也被别人挤掉了市场份额。大家都在马不停蹄的奔跑着,稍微不一注意就可能被淘汰被落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那些只会抄袭的人未来的路在哪里,是继续抄袭寻求短期暴利,挤死对方,马不停蹄,随时被换下,又被别人挤死,还是?
今天的中国其实已经产能过剩,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人民币从1:8到后来的1:6.3再到今天的1:7.3,中国房地产的经济还有没恢复,人工智能已经在蠢蠢欲动,科技的进步会的确会淘汰一部分老旧产业,但也会催生新的产业,智能化,标准化,甚至会带来更大的产品产量。会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那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为同质化寻求新的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