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六神花露水的表现依然亮眼,上海家化整体的发展却在近几年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业绩疲软、管理层动荡等多重问题。尤其在2013年到2023年间,公司的股价和业绩表现进入了低谷,甚至被一些年轻企业如珀莱雅等超越。2023年,只有六神所在的个人护理板块表现有所好转,成为公司四大业务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分析其原因,管理层频繁变动无疑是一个主要因素。自1985年起,葛文耀一直掌舵上海家化,将这家小型企业发展成一个70亿元规模的大企业。然而,在2011年,上海市国资委将股权出售给平安集团后,葛文耀与平安产生了分歧,最终于2013年退休。此后,公司进入了频繁换帅的时期,管理层更替频繁,导致战略方向不明,内耗严重。接任的谢文坚虽有管理经验,但由于缺乏日化行业的背景,任内公司不仅面临人才流失和渠道混乱,业绩也出现了明显的滑坡。
继任的张东方在上任后虽然努力挽回局面,但公司的净利润始终未能回到葛文耀退休时的水平。进入2020年后,欧莱雅出身的潘秋生成为公司第四任董事长,尽管他有丰富的经验,但上海家化的业绩依然未能明显起色。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的频繁变化导致了公司内部战略不连贯,研发投入不足,多个品牌的研发团队大量流失,最终影响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上海家化的高管薪酬也一直居高不下。尽管业绩疲软,公司董事长的年薪在A股美容护理行业中名列前茅,且高管薪酬普遍高于同行。2013年至2019年间,公司的员工人数大幅增加,但人均创收却下降至此前的三分之一。高昂的管理费用成为了公司的一大负担。
在营销方面,上海家化也未能有效转型。与珀莱雅的线上业务相对成熟不同,上海家化的线上收入仅占三成,且仍主要依赖传统线下渠道。多品牌、多渠道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营销投入,但品牌之间在价格与定位上的重叠,反而削弱了公司整体的协同效应,导致了运营效率的降低。尤其在直播带货的布局上,上海家化也未能及时跟上潮流。尽管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合作一度带来了短期的爆发式增长,但由于商业条款的分歧,最终双方的合作停止,导致了公司2022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45%。
如今,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变化,高端领域已被国际品牌占据,而上海家化在这一领域始终未能跻身前十;在大众市场中,本土品牌如百雀羚等后起之秀也逐步赶超。面对品牌老化、缺乏年轻化吸引力的困境,上海家化亟需实现品牌的年轻化转型,但如何利用当下最热门的渠道与流行元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即便如此,六神花露水作为上海家化的核心产品之一,仍然是众多人夏日防蚊的首选。为应对年轻市场的需求,六神也推出了一些联名产品,如与RIO合作的花露水鸡尾酒、与肯德基合作的花露水风味咖啡等,这些尝试虽然新颖,却未能广泛引起共鸣。如何突破品牌老化困境,实现真正的年轻化,仍然是上海家化未来发展的关键。
从双妹花露水的风靡到六神花露水的成功,上海家化承载着几代人的消费记忆。如今,这家百年老字号面临转型的重任,如何突破管理层动荡、渠道转型、品牌老化等挑战,重新焕发活力,已经成为许多老字号品牌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将决定上海家化是否能够在未来继续引领中国日化行业的浪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