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徐汇区的一些小区花园里有“不速之客”频频来访。有的居民以为它们是“小浣熊”“獾”“小熊猫”……

其实它们是上海真正的本土物种——貉(hé)。

貉是什么?很多人对貉的了解都是从成语“一丘之貉”开始的。貉生活在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昼伏夜出,喜穴居,常常利用废弃的孔洞露天居住。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居民楼的阳台下、墙体内、桥墩裂隙、煤气管道、废弃的下水道等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栖身之所。

貉是犬科貉属唯一的物种,它眼周一圈是黑色的,仿佛戴着黑“眼罩”,身体呈棕灰色。貉有千面,概括来讲,貉是一种长得和“狐狸”“狗”和“浣熊”都有些相似的犬科动物。

貉的习性?貉对人类的警戒性不高,在城市里不需要望远镜就可以观察到它们的有趣行为。貉喜欢翻土寻找昆虫、果实,在河边捕鱼捞虾、捕捉青蛙,也喜欢翻垃圾箱来寻找食物,偶尔我们也能在流浪猫的投喂点看到它们“蹭饭”的身影。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貉的隐蔽所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上海市貉的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如果在小区或公园里看到未成年的小貉,请大家不要去接近、投喂它们,更不要出于好心直接用手去触碰、转移,它的爸爸妈妈可能就在附近,一旦走散小貉很难存活。如何与城市里的貉和平相处?

野生貉对人不具备任何攻击性,与貉保持合适距离,不干扰貉的正常活动,才是正确对待和保护貉的方式!

01 不要随意追逐、捕捉、投喂貉,不接触、不亲近野生动物

02 不在小区内随意喂食流浪猫狗,遗留的食物容易招引野生动物

03生活垃圾定时清运,防止貉翻食垃圾

04 居委和物业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在貉经常出没的地方悬挂警示牌,引导居民正确认识貉

野生动物需要适应城市、适应人类,而人类也需要有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智慧。顺其自然,不打扰、不喂食、不随意抓捕伤害城市里的野生动物,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区绿化市容局图片来源:上海野生动植物数字博物馆

原标题:《貉出没,请注意!》